
攸县融媒体中心【记者:刘艳春 易峰翔】“历史的一粒尘埃,落到一个家庭头上,就是一座山。”
2月17日晚,在中国航天科工某单位工作的刘敏在这一封感谢信中写下了这句话。
他不知道发生在2020年冬春之交的这场疫情会在什么时候成为历史,但他知道压在自己家的“这座山”已经被夷平了。
2月18日,攸县一例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儿子刘敏接受攸县融媒体记者采访,讲述了他一家在这次抗疫过程中的心路历程。以下内容根据他的讲述整理。
1月28日,从武汉归家才10天的母亲被确诊感染了新冠肺炎。我和妻子在武汉上班,因无人照看孩子,母亲一直随我们生活在武汉。去年父亲把家里的老房子拆掉了,建起了一栋新房子,一家人商量2020年春节一起回家乡过年。 我的家乡在湖南攸县网岭镇宝山湖村,按照村里的习俗建了新房子应该要请亲朋好友一起吃“乔迁酒”。母亲迫不及待地买了1月18日的高铁票,从武汉回到了家里。 置办了乔迁酒之后,1月26日晚母亲突然高烧。当时,我以为母亲只是感冒了。我家是一个医生世家,先祖龙甘霖是攸县有名的中医,85岁尚健在的祖母行医65年闻名乡里,父亲是一名执业医生开着一家诊所。看了母亲的症状后,父亲却很敏感的与武汉的新冠肺炎联系起来了。一下子,全家人都懵了。 “我祖父龙甘霖教我们学医时,和我们讲过,医生最怕就是瘟疫。如果我儿媳真是感染了,还有可能连累来喝过酒的亲朋好友、左邻右舍,这如何是好呀!”我奶奶一边哭一边说,那一夜我们一家人在她的眼泪中坐到天亮。 第二天,我和父亲将母亲送至攸县人民医院,当时很恐惧。攸县人民医院传染科医生,见我们很焦虑,便劝慰我们。看到有医生在,我们稍稍放松了一些。尽管我很多次祈祷母亲只是感冒了而已,但最终还是被确诊了,从不流泪的父亲,听到这个消息时流泪了。 和父亲一路无言回到家后,攸县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便来到家中消毒并讲解防控知识。网岭镇党委书记带着政府和村里的干部也来了,大家一起商量家里其他6个人的隔离方案。最后商定,我和父亲、叔叔三个人到父亲位于丫江桥镇上的诊所中隔离,我妻子带着7岁的儿子和奶奶在宝山湖村的家中隔离。 一个春节,一家人三地隔离。一边忧心母亲病情,一边忧心亲朋好友是否感染,一边忧心隔离期间妻小的生活供给,无形的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。 你知道吗,在这种危机关头,是党和政府的殷切关心,是基层干部的无私奉献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。因为在此后隔离的日子,我降到冰点的心被注入了一股股暖流。 宝山湖村地理位置偏远,距离网岭镇上需要三十分钟车程,网岭镇党委政府与距村子较近的丫江桥镇党委政府联系,米、面、油等固定物资由网岭镇政府负责,一些临时急需物资就由丫江桥政府负责。我父亲诊所隔离点的物资供应全由丫江桥政府负责。不单是送吃的,网岭镇的党委书记还每天一个电话问候我们,鼓励我们。 隔离期间,身处三地的一家人最快乐的时光是通过微信“斗吃的。”妻子晒起了政府送来的豆腐和鱼块,我就晒起了政府送来的蔬菜和肉,后来转至渌口区人民医院(株洲市新冠肺炎定点治疗医院)的母亲也晒起了医院的病号餐,三荤一素,母亲说比家里做的还好吃。我把这些图发给我在武汉的同事,他们都羡慕的不得了,他们说想不到我家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,竟有这么好这么负责的政府。 让我感到温暖的还有村里的父老乡亲,没有人埋怨我们。大家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自发做起了极为严格的疫情防控工作,村口设立防控卡口、各家各户消毒清扫,戴口罩不串门不聚堆,村子里非常冷清,但我心里却高兴,因为只有这样疫情才能不扩散。 从1月28日我母亲被确诊,到2月16日我母亲出院,这么长的日子如果没有好医生,没有好干部,没有好乡亲,单靠我们一家人,走不出这场危机。 母亲治愈出院,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没有出现感染症状,这样的结果让我们如获新生。作为航天战线上的一员,我只有努力工作,才能报答党和政府,还有我的家乡!
责编:刘文昇
来源:攸县融媒体中心
【2022-3-26成长ABC】高楼小学:红色文化浸润 爱驻最美村小
【2022-2-26成长ABC】以爱筑校 护航成长
【2022-01-08成长ABC】株洲市最美村小之丫江桥仙石小学:用心育人 用情润心
【2021-12-11成长ABC】国培育精英 携手促提升
【2021-11-13成长ABC】攸县话,你会说吗?
【2021-10-30成长ABC】“芙蓉学校”花开攸州 乡村教育再添新军
【2021-10-16成长ABC】风雨中的向阳花
【2021-10-02成长ABC】不惧挫折 坚毅前行
下载APP
分享到